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研究
孙冰红 杨宁宁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三育人”到“七育人”,再到“十育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本文探察了目前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深入优化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切实强化规范可靠的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服务育人;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实现路径和模式研究”(立项号:2019Q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冰红,男,陕西大荔人,管理学博士,研究员,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杨宁宁,女,山东菏泽人,教育学硕士,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服务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其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其机制也需要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研究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实际需要。高校服务育人机制指按照一定的作用方式协调服务育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稳定长效的运行方式。其中,运行机制是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与骨干,保障机制是对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支持与支撑,评价机制用以促进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三大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系统完整、管用长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
一、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拓展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拓展变化的。早在1987年5月29日,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搞好服务育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1994〕3号)指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进一步强调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提出了“三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各高校要努力行政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1]]。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指出要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提出了“七育人”。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随着“服务育人”逐渐被赋予更丰富全面的内涵,应当树立科学的服务育人理念。服务育人是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同时,服务育人渗透于其他育人方式中,这也体现了“大思政教育”体系和“三全育人”模式。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服务育人”强调“大服务”的理念,形成系统多维的大服务体系,[[4]]强调高校的各方面、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工作都具有服务学生发展的任务与要求,高校的教职员工都具有服务育人的责任与义务;“服务育人”狭义上的概念强调教辅部门和后勤保障机构的服务职责,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服务工作中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服务育人内涵的拓展,也深入推动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落地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服务育人机制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要与其他九个方面的育人工作互联互通,相互促进。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因此,本文所做的问题分析和机制优化是在“大服务育人”的理念下,主要针对涉及服务育人工作较多的学生事务工作和后勤系统的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工作现状
当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十育人”体系、“三全育人”等概念的提出,也体现出了服务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服务育人与学生事务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就业创业、心理辅导、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融合都体现出了一定的育人成效。另外,高校后勤作为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育人功能也逐渐得到关注和体现。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会刊和网上平台共同组成协会的宣传平台,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宣传、引领、示范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相对于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等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还是有所欠缺,还没有形成系统、高效的一整套长效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现实问题
1、运行过程不协同。虽然现在提倡协同理念,但以目前高校的运行情况来看,学工系统、后勤系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等各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各部门之间还不能真正实现上下联通,同向发展。这使得管理分散,资源整合不到位,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在服务育人工作中,突出体现在学工系统与后勤系统缺乏协同运行。学工系统与后勤系统管理职责交叉、关系不顺,易使服务育人工作出现遗漏与问题。
2、制度保障不完善。高校服务育人停留在政策和号召的层面,没有转化为制度化的规定与条文,没有约束力。据教育部发布,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通过对高校章程有关服务育人内容抽样获知,在《章程》中明确提出“服务育人”的高校,仅占38.6%,由此可见,一些高校并没有把“服务育人”当成自己的必然责任。[[5]]一方面,目前高校相关制度大多都已制定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各项制度已然不能适应学生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服务育人监督机制不甚完善,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影响机制的长效运行,不利于健康可持续发展。
3、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高校服务育人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尚未形成一个多元立体、系统完整的高效机制。评价方法传统滞后,很多科学、前沿的评价方法没有得到运用,而且有些高校不结合自身实际,照搬套用其他高校的机制。另外,忽视对服务育人协调参与单位的评价,造成开展协同育人时缺乏相关的评价反馈,对机制相关环节难以进行改进与完善。
(二)问题归因
1、高校重视不够是机制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对于自己的职责产生的育人作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对日常的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缺乏应有的重视。而且,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商业化和功利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服务机制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后勤人员的服务观念,忽视后勤的育人功能。
2、顶层设计欠缺是机制发展滞后的关键原因。顶层设计理念源于工程学概念,现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6]]很多高校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方面缺乏专业人士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逻辑关系清晰度不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整合资源的体现还不甚明显,从而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
3、落实推动不力是机制存在多方面问题的重要原因。从网上随机查阅全国50所高校章程,明确要求工勤人员参与全员育人或“服务育人”的有10所,占比20%。还有的大学章程,只提“后勤服务”,没有“服务育人”。可见,高校对于政策的落实还不够。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服务育人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需要分解育人的具体责任,只有落实落细落小,才能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优化机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优化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7]]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始终遵从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所有教师都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8]]因此,在探察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服务育人机制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深入优化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
高校服务育人的运行机制是整个机制的主体与骨干,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理念引领-顶层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反馈-改进完善”的循环过程,力求实现学校主导、资源整合、部门联动、协同共赢。在此过程中,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协同机制,把统筹“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
1、不断强化协同机制。高校服务育人机制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由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外部涉及到政府、社会、家庭等各个系统多个方面,内部还涉及校内各个系统各个方面。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就要加强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通过机制的有效调控,既发挥子系统的相应功能,又能以统一的育人目标为核心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从而保障机制的正常和高效运转。具体来说,一要优化顶层设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分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的各要素在开展服务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形成育人的合力,提高服务育人的实效性。二要调动多部门协同参与。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领导,行政统筹,提前部署,各部门明确分工,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要强化学工系统和后勤系统的协同工作,理清学工系统和后勤系统各自目标任务、相互配合、互补互助的关系。学工部门要关注学生内在需求,建立健全学生动态信息库,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后勤保障方面的了解和调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后勤部门人员要提高服务育人意识,规范对后勤领域的日常管理。两者实现有效协同,才能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服务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2、发挥网络和新媒体优势,促进服务育人工作精细化。一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学生事务办理中推行一站式服务,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实现方便快捷、科学高效。二是运用大数据+学生服务育人平台建设,努力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动态采集和存储学习生活、网上网下各类信息,对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画像,推动学生管理从经验定性向科学定量转变、从群体化向个性化转变、从后置性管理向前置性预警转变。三是建立健全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中实现部门联动。可以在一级系统中设立数字管理系统、数字服务系统、数字教育系统,及时对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动态共享,从而提高学生事务和后勤工作的办事成效。四是发挥新媒体作用。推动校内各系统各部门之间、家校之间、不同学生群体之间联动互动,使得学校的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举措、亮点能及时和广大学生互通交流。
3、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方式。一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认识到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建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9]]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还要构建学生行使决策权、表决权、投票权的机制。二是加强社团管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如宿监会、食堂监督管理委员会、学生生活权益部等,对宿舍、食堂等设及学生权益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实行管理监督和意见反馈。
(二)切实强化规范可靠的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保障机制是为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保障作用的内外部要素之间通过合理搭配、密切互动、协调运作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得以有序有效进行的作用方式。[[10]]依据高校服务育人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着重提出以下两点策略。
1、完善落实监督制度。完善并有效落实监督制度,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加强对服务育人工作各环节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能保障高校科学有效地推进服务育人工作。一是在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过程中,通过校专设机构工作委员会进行监督,全面了解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对服务育人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其切实的工作效果,确保服务育人工作不缺位不缺项。二是各二级学院要在学生和相关职能之间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院担负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也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最能掌握学生对服务育人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应及时把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后勤管理部门。另外,学工部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通过会议、调查、匿名举报、意见箱、走访等形式来了解辅导员、班主任对于日常管理活动的公平公正性、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性以及学生活动经费使用的规范性等。
2、强化人员队伍保障。高校要强化服务育人的队伍保障,使得全体后勤保障工作人员都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有效实施。一是调整人员队伍的存量,即通过对现有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合理分配,充分利用,达到最佳人员配置状态。高校要宣扬全员育人的育人理念,提高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尤其注意提高后勤非正式在编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要积极实施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服务育人能力。二是调整人员队伍的增量,就是在现有工作队伍的基础上,根据服务育人的需要,补充人员,优化工作队伍。《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提出,要“配齐建强高校辅导员队伍”,“配齐配强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11]]
(三)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评价机制中,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由评价、反馈、优化三个环节构成,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行。根据评价结果与反馈分析,对机制优化之后进行实施,便需要新一轮的评价,从而形成“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循环过程。[[12]]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改善。
1、指标体系科学化。一是要设置多层次体系。服务育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协作与配合,其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一套系统可行的指标体系。对于各类服务育人工作,要一一制定考核办法。二是指标要突出重要方面重要环节。指标设计既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又要根据本校情况和学生个性进行特色设计,特色设计必须突出指标的重点所在,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要强调发展性指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在确保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需求的有机结合。[[13]]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科学设立权重和对应的分值。四是要注重可视化评价。将隐性的指标转化成显性的、可视的和可测的项目来进行定量测量,使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的主体、客体、过程、效果等具体的内容可以观测、掌控,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2、科学应用大数据。当下,大数据分析成为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14]]服务育人机制会在运行过程中留下大量的信息,为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重新构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场景和结果,从而拓展其评价机制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能为相关院系的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考评活动提供有效数据。
3、评价结果与优化机制相衔接。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未来导向性,是评价功能最大化的直接体现。一是要加大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扩大评价结果的使用效力。评价结果不仅要体现在奖惩制度上,更要形成服务育人的正向激励,从而使得服务育人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服务育人工作中。二是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服务育人工作中的问题及学生思想素质中的问题,继而对服务育人工作者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团体辅导等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帮扶与干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服务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机制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它既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自的教育功能,又要互相紧密配合、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真正让全社会都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作用。高校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服务为载体,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3]] 蔡晓月,郑璐.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新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3,(6):80-82.
[[4]] 李亚杰.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34-236.
[[5]] 赵晓军.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三十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72.
[[6]] 张云清, 翟军平. 高校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119-122.
[[7]]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
[[9]] 卢文忠,储祖旺.论中国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 理论月刊. 2009,(6):179-182.
[[10]]雷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13.
[[1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8)[2019-11-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12]]陈步云.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27.
[[1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2-505.
[[14]]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N].人民日报,2017-12-11.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our party,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becomes a basic task, 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and action guide for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Evolved from the basic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to ‘Seven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finally ‘Ten Aspects of Education’, the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a feature in the fundamental task which is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explores th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college service and educational work.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the writer brings forward the fact that to implem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e should set the basic task which is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goal, along with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further improving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nhance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which is standardized and reliable, to vigorously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with multi-dimensions.
[Key words] service and educa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safeguard mechanism; evaluation mechanism